为你心中的“哈密好人”投上一票吧

发布时间:2023-12-14 作者: 白胶斑马纸

  阿也提古丽·玉努斯,女,尔族,1974年11月出生,哈密市图书馆外借借阅中心工作人员。

  在单位,她是一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秀员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孝顺父母的好女儿、一位照顾哥哥的好妹妹、一位教育孩子的好母亲。

  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一家兄妹6人,父母以种地为生。1967年,年仅三岁的哥哥突发疾病,导致智力一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直由父母照顾。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从小心地善良,哥哥姐姐都很疼她,弟弟也听线年,阿也提古丽·玉努斯的父亲因病去世,2013年,母亲也离开了这样一个世界。此时,患有残疾的哥哥就留给了她们兄弟姐妹来照顾。与其他几个兄妹相比较而言,阿也提古丽·玉努斯照顾哥哥是最合适的,于是她和丈夫义无反顾接下了照顾哥哥的重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照顾残疾哥哥9年。

  阿也提古丽·玉努斯的丈夫之前是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哈密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工作十分繁忙,却和妻子一同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任务,从来就没因为照顾哥哥繁琐,抱怨过一句。

  2018年,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一家为照顾哥哥方便,在自己上班较近的小区买了房子,房子比原来更宽敞了,哥哥也很开心。

  不料,命运却再次开了玩笑。2019年11月,阿也提古丽·玉努斯的丈夫突然去世。从那以后,她独自一人承担起孩子和残疾哥哥的衣食住行。无论春夏秋冬,阿也提古丽·玉努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理哥哥日常起居,然后送儿子上学,自己再到单位上班。她已记不清错过了多少次朋友聚会,错过了多少次去看美丽风景的机会。因为担心哥哥常年居家过于孤寂,还经常给哥哥讲外面有趣的事情让哥哥有个良好的心态,在他因病情绪暴躁时,耐心安慰开导他。如今孩子学习优异、哥哥每天也是笑口常开。在她心中这些事已经是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毫无怨言,对外从未说过自己的苦,永远都是积极阳光地对待一切。哥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哥哥总说:“我是负担,不是我,你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不是我,你会有更多的娱乐时间”。阿也提古丽·玉努斯:“妹妹照顾哥哥是理所当然,人心都是肉长的,况且是亲兄妹,哪能把你丢下”。每次说到这兄妹俩人就哭成个泪人,相拥一起。

  通过阿也提古丽·玉努斯多年的细心照顾,哥哥现在已能自己吃饭、穿衣、洗漱,走路虽是颤颤巍巍,但也在努力尝试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周末,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也会推着坐着轮椅的哥哥领着孩子一起去公园散步,体验休闲时光。

  在阿也提古丽·玉努斯的心中,但血脉始终不断,每逢过节她都会带着孩子带上礼物去看望丈夫的家人,嘘寒问暖,大家彼此温暖着。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三嫂在三年前不幸查出得了癌症,得知消息后,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也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帮助,经常去医院探望,让三嫂在承受病痛的同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阿也提古丽·玉努斯在单位工作态度始终积极、主动,在服务读者时,都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做到微笑服务、热情对待;另一方面,她主动与同事搞好民族团结,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她也是热情参加,认真负责。

  阿也提古丽·玉努斯不仅内心善良,而且也非常坚强,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党容伦,男,汉族,1979年月出生,预备党员,现任哈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响应一声召唤、开启一场用青春追梦的火热征途。2004年7月,党容伦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来到新疆哈密。在领略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风情的同时,也感受到新疆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淳朴的民族风情,更看到了一代代新疆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取得的丰硕成果,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边疆、奉献哈密的决心。他克服水土不服、气候干燥等困难,到岗位工作后,笃学致远、勤奋工作,在哈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多年如一日,从曾经的热血青年到如今的哈密区域神经系统专家,他潜心临床救治病患多年,为无数患者的健康护航,也将哈密乃至东疆区域神经系统诊疗救治水平带上新的台阶。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从医誓言,更是他始终践行和遵守的原则。为了全方位掌握患者信息,遇到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患者,他也会想尽办法找“翻译”,耐心和每一位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为医疗诊治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支撑。为提升医疗技术,他先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率先在东疆区域开展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及显微手术诊治、颅神经微血管减压、颅内深部肿瘤切除等手术,完成新技术新项目10多项,带头完成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创新项目1项,为哈密区域内各族患者带来了福音。

  “成长的过程总是痛苦的,但总会有收获”,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个个突破是怎么来实现的,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是怎样艰难完成的。在他的带领下,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就在近期,一名74岁的老人在乘公交车时不慎摔倒导致眉弓皮肤破裂出血,经神经外科团队会诊评估,该患者存在大血管闭塞可能。经检查确实存在右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类似急性脑缺血卒中串联性脑动脉闭塞,最后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的病例非常多,手术难度非常大。面对困难,他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反复讨论、周密开展术前评估及准备,决定为老人实施脑内动脉取栓术、颅内动脉瘤狭窄球囊扩张术、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打通了长节段闭塞的颈内动脉,使血流回到正常状态,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像这样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但每一次他和团队都奋力拼搏,与死神搏斗,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现在,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因为他们相信党主任,相信他的团队!

  2019年8月内蒙古一自驾游车辆在白山泉检查站附近发生车祸,4岁小女孩是车上唯一的幸存者。经急诊手术后小女孩住进神经外科病区,2000多公里之外的父母得知病情心急如焚。当他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和护士长沟通,每日安排专人照顾小女孩的饮食起居,并进行心理辅导。几天后小女孩父母匆忙赶来,看到恢复良好的女儿感动不已,不仅送来了感谢信,还一并送来了表达心意的“红包”。类似的情况出现了太多次,但都被他一一回绝,正是他的这份仁心和精湛的医术,为各族患者带来了健康,也用他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各族患者的一致好评。

  王设国,男,汉族,1970年3月生,党员,哈密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副局长。

  王设国和陶家宫镇荞麦庄孜村村民玉努斯·艾买提两人自结对认亲以来,用真诚建立了浓厚的亲情,成为展现不同民族间亲如一家的生动事例。

  结亲之后,王设国得知玉努斯的女儿苏比努尔在两年前因病退学,现在病情好转,想重新上学。他便鼓励苏比努尔说:“一定要重新上学,只有学习一技之长,以后才能在社会立足”,同时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丫头重返校园。

  为此,他先后找过苏比努尔曾经就读的学校和哈密师范学校,但都没有成功。他又找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并再三恳请学校给予支持,让这名失学的小姑娘重返校园。学院领导被王社国同志这份浓浓的民族团结之情所感动,最终同意让她参加考试。9月,苏比努尔顺利通过学院考试,进入该院学习高护专业,也就重圆了自己的上学梦!

  每次逢年过节,王设国都会带领家人、提上礼物到玉努斯家拜年,而玉努斯也会经常到王设国家,看望其年迈的父母。每逢佳节,玉努斯来到王设国父母家看望老人。在交谈中他说:“老王是我的兄弟,是党和政府让我们结识了,现在我也是你们的儿子了,以后我会经常来的,我们就是一家人!”话语中洋溢出浓浓的真情。

  一天,陶家宫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在活动现场,苏比努尔讲述了自己与王爸爸之间的感人故事。她说:“结亲以来,王爸爸对我们的帮助不断,农忙时期,他和森林公安局的叔叔阿姨们一起,亲自下地干农活儿,给咱们提供帮扶,还千方百计给我创造就学机会,让我重返了校园!平时一有时间,他带着我们到市区参观,让我亲身体验党带领人民获得的重大发展成果。对我的侄子,他也像亲孙子一样疼爱。衷心感谢王爸爸一家人对我们做的一切,以后我会好好学习,在校园带动同学们,加强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王爸爸!”

  王设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上、工作上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真心相待,真诚帮扶,换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人心不是铁,只要我们用真诚对待群众,换来的一定是一个充满温暖的社会,让我们携手共进,使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旺盛!

  吾拉木江·阿不都热依木,男,尔族,1980年4月生,党员,现在是哈密市第一中学装备科的一名科员。

  吾拉木江·阿不都热依木是5个班的通用技术老师,哈密一中的所有教师没有不认识他的,因为他总是随叫随到、百问不烦、态度温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好人吾拉木江”。

  吾拉木江·阿不都热依木担任的通用技术课,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懂得百科全书,一般老师不敢担任这门课,生怕教不好。但是他勇挑重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发挥擅长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直观生动,臻于完美。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总能赢得学生们的掌声。

  除了繁重的授课任务,他还要负责全校电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这个工作职责包括校园广播的维护,LED屏幕的文字设置及维护,保证各处室、各教研组、各位老师的教学用计算机、触摸一体机的正常运行及维护等工作,工作量之大,细节要求之繁琐,不言而喻。但是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从不懈怠,耐心细致,慎重对待每一个故障,确保最短时间排除一些故障,确保最快速度完成维修,确保不影响大局工作。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2020—2021学年他一共完成了180人次故障处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他处理的故障已达到了144人次。

  现在,无论是哪个办公室、哪个老师的网络不通,电话线接触不良,电脑系统卡顿,第一时间就说:“找好人吾拉木江。”这成了老师们的习惯用语。慢慢地,老师们手机反应慢,U盘数据丢失了,家里的电脑出了问题,这些原本不属于‘工作分内’的事,也找他解决。因为他的平易近人,热心助人,大家也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一次双休日,一位同事在家里准备公开课比赛,制作课件时电脑突然出了问题,习惯性给他打电话求助,却忘了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吾拉木江接到电话,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来到同事家里修电脑,没想到回家的路上,雪厚路滑,摔了一跤,腿也摔伤了,脸也刺破了,但他坚持继续带伤上班。同事听说后,既要赔他医药费,又要请他吃饭,都被他憨笑拒绝。

  像这样工作之余或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身边的同事、亲属和朋友无偿维修电脑,帮助参谋购买电脑等,像这样助人为乐的事情简直不可胜数,他总是谦虚地说:“小事一桩,我的专业。”

  吾拉木江还是一位亲属和朋友眼中敬老爱老的典范。2020年1月31日,妻子的爷爷去世后留下了83岁的奶奶,虽然岳父岳母也很愿意赡养老人,但是,奶奶还是和孙女亲,希望和孙女一起住。从那时开始,他们夫妻俩就跟83岁的奶奶一起住,不离不弃,细心照顾,从衣食住行到生病住院,关爱有加,从不厌烦。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夫妻俩把老人接到自己的大房子。吾拉木江坚持认为:家中有老就是宝。高寿的奶奶,两个可爱的女儿,四世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很让邻居羡慕,也赢得了大家的称赞:“真是一个好孙子,真是一个好人!”

  吾拉木江就是这样一个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求回报,只管付出,无怨无悔的普通人,他用大爱思想和实际行动践行着“哈密好人”的标准。

  尤磊,男,汉族,党员,1976年3月出生,现任哈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二执法大队副队长。

  一句响亮的口号,划破哈密凌晨寂静的夜晚,一辆辆满载着哈密人民爱心,援助河南的救灾物资车辆整装出发。

  7月21日,哈密市紧急动员,为受到了暴雨袭击的河南省捐助100万个爱心馕、200吨哈密瓜及新鲜牛羊肉,连夜驰援河南。作为此次任务的交通运输保障单位,哈密市交通运输局将此项工作交办给执法局二大队副队长尤磊同志。

  尤磊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迅速联系运输企业临时调派4辆大货车,并主动请缨护送救灾物资到郑州。从接到任务到车队出发,只是简单用电话给家人说了几句,就奔上了护送物资的旅途。

  行驶途中,整个车队“一辆车两个人,人休车不停”。但车窗外始终阴云密布,时不时还有雨飘落,“雨下得越紧,心就越是揪着”,隔着电子设备屏幕,河南灾情令尤磊揪心。

  一路上,尤磊保持警惕,眼睛没离开过车窗外的路面,时刻将观察到的路面情况,转化成一句句嘱咐在单调的高速路上传递着,无论白天晚上,就这样40多个小时的路途尤磊没有合一下眼。

  整个路途中唯一一次休整是由于一辆货车轮胎漏气换轮胎的间隙。同行的人员都劝尤磊,趁此机会休息一会儿。但尤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边摆手边撸起袖子又开始帮着司机忙活起来。

  行进中,他饿了吃几口面包和火腿肠,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在他心中唯一的目标只有车轮的星夜驰骋,跨越2400公里哈密至郑州的地理距离。

  7月24日,历经40多个小时,车队终于抵达了郑州。物资卸货地点现场气氛热烈,激动人心,千名志愿者参与卸货。看到眼前的景象,尤磊感动万分,毫不犹豫地又投入到了卸货志愿者的队伍中。

  物资卸完已经凌晨3点多了,郑州的工作人员知道尤磊第二天一早就要返回,而且这两天没有好好吃饭,一定要请尤磊吃个饭再走,尤磊一再婉拒,只说:“不能给郑州人民添麻烦!”,有人递来了一箱矿泉水,让他路上喝,“留着给大家吧,他们比我更需要。”他边摆手边笑着说。

  尤磊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在任务途中他看到了中华儿女传递爱心、众志成城的热忱;看到了战士、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消防和医务工作者抢险救灾和救治伤员的无畏;看到了灾区人民忍着伤痛全力抗灾自救的坚强。

  “此次护送物资去河南,虽说是去援助,但自己却无时无刻地被感动着。我虽然回来了,但我的心仿佛还在河南,我能为此次参加抗灾援助任务感到自豪,为能为灾区人民做一点事感到骄傲,参加这次抗灾援助,让我经受考验,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让我思想得到了重生!我坚信,这次经历会让我终身受益。”尤磊激动地说。

  平日中的他也许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人,但在灾难面前,他挺身而出,担当使命,用一名员平凡的血肉之躯创造着不平凡的事迹。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