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东湖高新区统计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4 作者: 导电黑粒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自贸区建设的深化之年面对国际经济政治形式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复苏依然脆弱,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

  2017年,东湖高新区经济稳步的增长总体平稳,经济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12亿元,同比增长5.66%;实现工业总产值5581亿元,同比下降28.25%;实现净利润845.23亿元,同比增长19.72%;实际上缴税费总额573.78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外贸出口1091.07亿元,同比增长11.16%。

  2017年,东湖高新区完成在统企业营业收入12012亿元,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293.7亿元,同比增长5.83%,占企业营业收入的44.07%;生物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068.62亿元,同比增长6.30%,占据营业收入的8.9%;环保节能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229.13亿元,同比增长5.12%,占据营业收入的10.23%;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342.30亿元,同比增长5.34%,占总营业收入的11.17%;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41亿元,同比增长6.93%。

  一是创新投入稳步增长。2017年,东湖高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49183人,较上年增加9171人,科技活动人员占年末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6.89%;企业全年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达395.26亿元,同比增长8.61%;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为307.47亿元,同比增长23.1%。2017年,高新区累计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017项,同比增长11.9%;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223.7亿元,同比增长14.3%。

  二是创新创业公司数迅速增加。2017年新认定455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高新技术公司数达到1848家,居全国高新区第4位。同时,新认定艾迪系统、保富达等15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累计认定71家)。2017年,高新区新注册企业14640户(同比增长16.09%),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9家。

  三是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东湖高新区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6项,湖北省科技奖16项。涌现出全球首台金属/非金属一体化3D打印机设备、全国领先的32层3D NAND存储芯片、高性能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等重大创新成果。

  四是创新创业特区建设深入推动。2017年,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正式挂牌。发布改革事项清单207项,全年完成各类改革事项98项,落实全国复制推广清单事项59项,承接省政府下放管理权限53项,4项制度性成果全国推广。2017年,双创孵化平台建设慢慢地增加,新建孵化器与众创空间23家,新增国家级8个。现有科技公司孵化器58家(国家级17家)、众创空间85家(国家级30家),产业联盟60家(国家级8家),孵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4000家。创新创业活动品牌效应逐步扩大,2017年高新区日均开展双创活动6场,“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光谷青桐汇成为国内创投创业界知名品牌。

  2017年,东湖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5.56亿元,同比增长12.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5.03亿元,同比增长14.40%。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投资270.39亿元,同比增长13.33%;产业投资374.64亿元,同比增长15.20%。2017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360.08亿元,同比增长17.8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0.53元,同比增长7.93%。在产业投资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62.57亿元,占比70.09%;生物产业完成投资40.66亿元,占比10.85%;环保节能产业完成投资9.57亿元,占比2.55%;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8.49亿元,占比4.94%。

  2017年,东湖高新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3个,其中1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0个,占总项目数的61%;本年新开工项目162项,占总项目数的38%。

  表1-2:2012-2017年东湖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

  2017年,东湖高新区着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内外资总额736.58亿元,同比增长41.03%,其中实际利用内资601.85亿元,同比增长46.55%;实际利用外资1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到位资金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综合考评三项均列全市第一名。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8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全年推动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等4个百亿级项目顺利落地,国内首颗自主研发32层三维闪存芯片在光谷问世;推进联影医疗、国药器械、海康威视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大力引进小米科技、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摩拜单车等20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或研发中心。同时,高新区招商政策环境一直在优化升级。2017年推出光谷“招商十条”、“新黄金十条”等光谷“改革30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围绕“招商十条”,陆续推出外资招商、民营经济、生物产业、自贸区、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等系列产业政策。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高新区2017年财政收入总规模达到338.5亿元,增长9.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1.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26亿元,增长23.0%),增长2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25.58亿元,增长2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为97.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亿元,增长27.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6.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99.44亿元,下降10.9%),下降9.8%。

  财政支出完成情况。全年财政总支出规模预计为232.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7亿元,下降0.9%,大多数都用在一般公共服务13.8亿元;社会民生事业支出17.06亿元;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支出48.2亿元;城市维护与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支出11.6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5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15亿元),增长22.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0.97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支出134.9亿元),增长69.7%。

  税源大户完成税收情况。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1637户,较上年增加307户;实现税收213.6亿元,增长32.3%,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4.7%。其中: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8户,净增28户;实现税收174.37亿元,增长35.6%。

  2017年,高新区围绕“5+2”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抢抓自贸区发展机遇,按“双自联动、双轮驱动”发展的策略,全力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加强政策聚焦,创新金融资源加速集聚。2017年,新引进国家创新基金、小米基金、蔚来基金等产业基金16支,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高新区认缴出资超过15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存储器基地、小米第二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实施。

  推动设立创新金融机构。自2017年以来,高新区推动设立科技保险公司,推动三环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推动省宏泰设立湖北首家商业保理公司,推动盛天网络、民生电商、小米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新增融资租赁公司20余家,新增股权投资机构300家。截止2017年底,高新区科技金融机构总量已超过3000家、资本总量超过3000亿元,初步形成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科技金融机构体系。

  全力落实自贸区改革任务。按照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实施方案要求,从“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功能”、“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监测体系”四大方面全力推进49项金融改革创新事项,全面完成2017年25项改革任务,取得一批重要的突破性成果,例如:推动湖北首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ABS)业务、设立湖北首家商业保理公司、推出湖北首单双创专项债券、全国自贸区首单“银关保”业务。

  加强辅导培育,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7年,高新区新增微创光电、帝尔激光等6家公司上市报会,颂大教育、云传媒等3家企业报辅导;新增经纬视通、光驰教育等2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20多家。截止2017年底,高新区上市公司达到36家,在会排队企业达到8家,报辅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32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璟泓科技、华奥科技等一批新三板公司启动上市进程;地方四板市场继续引领全国,总数超过350家。2017年,高新区企业再融资保持高度活跃,人福医药、国创高新、华工科技等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发债等方式完成再融资超过200亿元;路德科技、易维科技等一批新三板企业完成再融资查过20亿元。截止2017年底,高新区累计长期资金市场融资超过2000亿元。

  2016年8月底,湖北省获批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东湖高新区占据了湖北片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70平方公里的面积。自设立以来,高新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全面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

  成立片区管理机构。武汉片区成立了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工作领导小组、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管理委员会。

  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并印发《武汉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武汉片区工作专题组运行方案》《武汉片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

  大力督办武汉片区改革事项。自2017年4月1日自贸区挂牌以来,截至12月31日,《实施方案》207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正在推进83项;其中,2017年度110项重点工作,共完成98项,完成率90%,年度目标基本实现。

  自贸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东湖高新区外贸出口达705.60亿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1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列武汉市第一。自贸区挂牌以来,武汉片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 35家。二是制度创新成效初显。制度创新成效初显。由武汉片区报送的“湖北自贸试验区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最佳实践案例,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2017年第23期)上正式印发。此外,“企业股权转让登记远程核实”等6个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6个创新实践案例,已向省自贸办报送,拟在省内复制推广。

  2017年末,东湖高新区累计工商注册企业47872户,其中本年新注册企业14642户。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新审批办法,累计新审批184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17年新批455家。组织认定瞪羚企业320家,新增斑马快跑、安翰光电、直播优选3家独角兽企业,累计达5家。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5家,累计认定71家。

  2017年,东湖高新区在统企业3052户,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5户;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98户;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45户,占在统企业总数的14.58%,实现营业收入11578亿元,占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96.39%;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的企业1664户,占在统企业总数的54.52%,实现营业收入11967亿元,占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99.63%;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2035户,占在统企业总数的66.68%,实现营业收入11994亿元,占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99.85%。

  2017年,东湖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554692人,同比增长1.10%。从在统企业数分析,从业人员不小于1000人的企业数104户,占总户数的3.41%,从业人员325019人,同比增长4.26%,占总从业人员的58.59%;从业人员不小于500人的企业数175户,占总户数的5.73%,从业人员373946人,同比增长4.11%,占总从业人员的67.42%;从业人员不小于100人的企业数779户,占总户数的22.25%,从业人员482719人,同比增长1.39%,占总从业人员的87.02%。

  2017年,高新区从业人员大多分布在在亿元以上的大企业中。2017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从业人员434162人,同比增长3.33%,占总从业人员的78.27%;营业收入过千万元企业从业人员519411人,同比增长7.54%,占总从业人员的93.64%。

  从业人员的学历状况为:2017年,东湖高新区大学专科学历以上人员424177人,同比增长8.10%,占总从业人员的76.47%,净增31798人,其中博士10039人,比上年增加1274人;硕士53849人,比上年增加3517人;本科237499人,比上年增加32751人;大专122790人,比上年减少5744人。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