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要下雨雷欧智慧就是这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3-08-17 作者: 技术文档

  东方明珠被闪电击中,宛若大片。近日华东地区有雨,全北京都在等待下雨,衣服都收好了。

  这次的雷电异常激烈,多地都观看到了这场“大型渡劫现场”。雷电有什么知识?雷电的智慧在这里!

  雷电是在夏天经常发生的一种大气现象,大多数的雷都源自一种距离地面很高的庞大云体——积雨云。当云层内部或者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压(电位差)时,为了消除这种状态,电流就会导向空气中,此现状叫做放电。

  空气原本是一种绝缘体,不会导电,但即便是绝缘体,加上了很高的电压之后,也有瞬间导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雷。

  夏季全球雷电高发,殊不知非洲竟然是全球雷电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区域,南美洲虽在数量上落后于非洲,但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却当之无愧成为“全球雷电之都”。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马拉开波湖一年内平均有297天有雷电发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公开了世界十大雷电高发地,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以232.52(每平方公里每年监测到的闪电次数) 的雷电密度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名都位于刚果,年平均雷电密度分别为205.31和176.71。

  从地区分布来看,十大雷电高发地大都位于赤道附近,除了巴基斯坦,其他都被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包揽。

  扩大到更大范围,根据NASA发布的全球雷电次数最多的500个地区的排名进行统计, 非洲仍旧位列榜首,占比超一半(56.6%),是第二名亚洲(17.4%)的三倍多,大洋洲入围比例最低,仅占总体的2%。

  具体到每个大洲,对各洲雷电高发地的Top5作比较。其中,南美洲和非洲高发地的年雷电密度平均数在156左右,二者不相上下。亚洲、北美洲位列二三名,而大洋洲雷电高发地的雷电密度均值不到非洲和南美洲的二分之一。

  专家指出,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雷电最“偏爱”的地区。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区域地表热量充足,空气对流较多,几乎一年到头都有雷雨。

  根据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报社的相关报告,我国的雷电高发区大多分布在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青藏高原,年均雷暴日数超70天。在6-8月,这些地区平均每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出现雷电。而海口、广州和是我国雷电光顾最频繁的三大省会城市。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雷电稀少,年均雷暴日数不足20天。

  闪电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而温度从17000摄氏度到28000摄氏度不等,约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三至五倍。

  而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万度电,高铁高速行驶1小时的用电量,是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约等于夏季成都市一天的耗电量。

  作为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全球每秒平均有100次云地闪电发生,每天达到800万次,而造成的各类损失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位于非洲的马拉维每年平均有1008人死于雷电灾害,是世界上雷电致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他非洲国家,如南非和津巴布韦,也有着非常高的雷电死亡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日本等国家,它们每年死于雷电的人数严控在个位数。

  而在我国,因雷电造成的灾害数量呈年年在下降的趋势。2012至2017年间,雷电灾害次数由每年4589起稳步下降至685起,雷电造成的死伤人数下降了近7成。

  在雷电导致的各种灾害事件中,电子电器受损的事件次数最多,占据了71.75%,火灾爆炸和建筑物受损发生的概率较低,分别是1.67%和8.06%。

  从经济损失来看,由雷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1.4亿元降至2646.68万元,降幅超过八成。

  除了对雷电破坏力的关注,慢慢的变多的科学家也注意到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雷电天气带来影响。但是,学术界对全球雷电趋势的预测并没有达成一致。

  雷电的发生往往和暴雨相伴,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紧密关联。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增加,雷电也随之增多。

  从上世纪末开始,许多研究都表明气候变暖会使得雷电灾害的频率提高。例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雷电会增加12%左右,到21世纪末,全球雷电会增加50%。

  但2018年,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却打破了人们的传统印象。他们都以为,到2100年,全球雷电次数的均值会下降15%。目前,气候变暖究竟能对雷电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必要进行科学探究。

友情链接 :